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461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10330
微博大数据呈现怎样的智能手机江湖_数据分析师培训
在大数据时代,各家都流行晒家底,移动互联网公司们依靠自身掌握的资源可以完成很多原来无法轻易完成的行业发展分析。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在打开微博页面的时候,会看到某人发的微博下面会注明此消息来自什么设备。早在2011年微博就实现了对智能手机品牌和型号的识别,依靠这样的数据积累,微博发布了《智能手机微报告》,按微博的介绍,该报告对微博2014年Q4每月随机抽取的1亿台活跃设备,及Q4新增的6000万台设备和1000万换机用户的微博使用情况分析得来。
这样的一本报告,如此量级的调查样本,显然会有很多新鲜的发现,也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智能手机行业和未来的厂商品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以活跃设备为统计维度的研究分析结果,也给手机行业在出货量以外,提供更重要的数据参考。
苹果的品牌黑洞能量仍超强,三星受伤最深
在2014年,三星全线溃败,成为了行业发展中最受伤的智能手机厂商,很多分析都认为,是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崛起造成了三星的衰落,可微博给出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一设想。
在2014年第四季度苹果仍然是新增设备最多的品牌,以33.0%的份额占据新增智能设备第一位。在2014年第四季度微博用户更换手机的品牌中,原苹果用户在更换设备时,有71.7%的用户会继续选择苹果的设备,原安卓手机用户在更换设备时有36.2%会优先选择苹果,其中从三星流失到苹果的比例最高,有48.8%的三星用户更换手机时流失到苹果。
由此看来,苹果虽然不再是很多用户唯一的选择,但依靠两款新手机旗舰仍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正因为这样的品牌拉力,让很多原来的三星高端机用户转投苹果门下,再加上中国国产出品牌在中端市场的夹击,致使三星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倒霉蛋。
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形成集团优势,新生力量壮大势不可挡
数据显示,老百姓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国产品牌,2014年第四季度新增设备前十名的品牌,国产品牌占据八席。小米以9.9%超越三星成为新增智能手机数量最多的安卓设备,华为和联想紧跟三星之后,列第四和第五位,前五个品牌占新增设备总量的67.0%。vivo、OPPO、酷派、HTC和魅族列6-10位,占总量的18.0%。两者相加,前十名手机品牌总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市场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不过,目前的手机市场格局也并不稳定,以小米、vivo、OPPO和魅族等新兴手机厂商,对三星和“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厂商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数据显示,安卓品牌中,小米、vivo的留存率较高,超过20%,其余品牌都不足20%。新兴智能手机厂商的留存率普遍高于传统手机厂商,以这样的品牌拉力,显然会大大提升这些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新生力量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生命力。
应用分发能力成新兴力量重要发展动力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不断在平台型业务上发力,据说其视频广告的收入都已经过亿,还进军互联网金融。支撑小米这一系列拓展的能量主要来自小米手机的平台化布局,通过将小米手机和UI作为平台,小米正在将互联网思维深入的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内部。
此次微博报告数据也显示,小米用户的忠诚度很高,而且,从2014年Q4微博客户端的月度活跃设备上看,小米增长势头迅猛,以14.8%列第三位,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在新增设备量上,小米则以9.9%超越三星排行第二,可见小米在2014年以来的中高端用户和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增长很快,这就成为了小米平台化成长的基础。
在应用商店上,小米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从2014年第四季度手机用户获取微博的途径来看,小米、魅族、vivo和OPPO以自有渠道为主,厂商预装和厂商移动应用商店两者之和占80%左右。在安装激活微博排名前十的移动应用商店中,有五家来自厂商移动应用商店,小米商店更是以16.8%位居榜首,OPPO软件商店也以9.1%位列第四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三星和“中华酷联”等品牌仍然主要依靠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这也表明新兴品牌对自有渠道控制力强,对手机生态系统的构建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而传统手机厂商在手机生态建设上,仍旧比较薄弱,自有渠道分发的能力不足。
从微博发布的这个《智能手机微报告》,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手机江湖,虽然并不一定能完全的反映国内智能手机的全貌,但仍然可以为我们认清这个市场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特别是能非常清晰的展现出了中高端移动互联网用户市场的发展趋势,而这些用户作为智能手机最重要的消费力量和移动互联网的重度用户,对于未来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数据分析师的日常,常始于一堆“毫无章法”的数据点:电商后台导出的零散订单记录、APP埋点收集的无序用户行为日志、传感器实时 ...
2025-11-28在MySQL数据库运维中,“query end”是查询执行生命周期的收尾阶段,理论上耗时极短——主要完成结果集封装、资源释放、事务状态 ...
2025-11-28在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的工具包中,透视分析方法是处理表结构数据的“瑞士军刀”——无需复杂代码,仅通过 ...
2025-11-28在统计分析中,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决定“用什么方法分析、信什么结果”的底层逻辑——它如同数据的“性格”,直接影响着描述统计的 ...
2025-11-27在电商订单查询、用户信息导出等业务场景中,技术人员常面临一个选择:是一次性查询500条数据,还是分5次每次查询100条?这个问 ...
2025-11-27对数据分析从业者和学生而言,表结构数据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分析载体——CRM系统的用户表、门店的销售明细表、仓库的库存表,都 ...
2025-11-27在业务数据可视化中,热力图(Heat Map)是传递“数据密度与分布特征”的核心工具——它通过颜色深浅直观呈现数据值的高低,让“ ...
2025-11-26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业务数据分析师是连接数据与决策的核心纽带。但“数据分析师”并非单一角色,从初级到高级,其职责边界、能 ...
2025-11-26表格结构数据以“行存样本、列储属性”的规范形态,成为CDA数据分析师最核心的工作载体。从零售门店的销售明细表到电商平台的用 ...
2025-11-26在pandas数据处理工作流中,“列标签”(Column Labels)是连接数据与操作的核心桥梁——它不仅是DataFrame数据结构的“索引标识 ...
2025-11-25Anaconda作为数据科学领域的“瑞士军刀”,集成了Python解释器、conda包管理工具及海量科学计算库,是科研人员、开发者的必备工 ...
2025-11-25在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中,表格结构数据是最常接触的“数据形态”——从CRM系统导出的用户信息表 ...
2025-11-25在大数据营销从“粗放投放”向“精准运营”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常面临“数据维度繁杂,核心影响因素模糊”的困境——动辄上百个用 ...
2025-11-24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精准触达、高效转化、长效留存”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命题。大数据技术的突破,让营销从“广撒网”的粗放模 ...
2025-11-24在商业数据分析的全链路中,报告呈现是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传递价值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
2025-11-24在数据可视化实践中,数据系列与数据标签的混淆是导致图表失效的高频问题——将数据标签的样式调整等同于数据系列的维度优化,或 ...
2025-11-21在数据可视化领域,“静态报表无法展现数据的时间变化与维度关联”是长期痛点——当业务人员需要分析“不同年份的区域销售趋势” ...
2025-11-21在企业战略决策的场景中,“PESTEL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经典方法常被提及,但很多时候却陷入“定性描述多、数据支撑少”的困 ...
2025-11-21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模型”与“数据模型”常被同时提及,却也频繁被混淆——业务团队口中的“用户增长模型”聚焦“如 ...
2025-11-20在游戏行业“高获客成本、低留存率”的痛点下,“提前预测用户流失并精准召回”成为运营核心命题。而用户流失并非突发行为——从 ...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