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罗钰靖、阿米
来源 | DT财经
数据 | 罗钰靖、李飞、吕三利
流量明星+电影≠流量电影
2019年,可谓是易烊千玺真正意义上的千禧年。在《上海堡垒》已经沦落到与《逐梦演艺圈》相提并论的时候,易烊千玺与他的《长安十二时辰》和《少年的你》正在迎接一条条刷新中文语意极限的赞美——不论是对《少年的你》的制作成果,还是对易烊千玺的演技和颜。
电影口碑好坏的强烈对比之下是关于流量明星carry能力强弱的讨论。除了《少年的你》, 2019年还有多部与流量明星深度绑定的影视作品,但这些作品在口碑和票房上却有比较大的差距。
几年前,即便作品质量一般,制片方仍然能通过流量明星力挽狂澜——《小时代》系列就是最好的证明。但现在市场上以流量明星为主打的作品,有的名利双丰收,有的花了大价钱邀请到当红明星却最终给了资方一记“甜蜜暴击”。
到底是导演和编剧不够努力,还是流量不管用了?我们在抨击流量的时候,批评的到底是什么?流量的加盟对于作品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了搞清楚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决定做一组对照试验。通过对比电影《少年的你》《诛仙I》《上海堡垒》(后称<少年><诛仙><堡垒>)以及电视剧作品《陈情令》的各项表现,找到影视作品和流量之间爱恨交织的故事。
1
同源不同命的流量作品
2019年,是流量的“地震”年。从《堡垒》时期关上流量电影的大门,到《诛仙》的再次打开,再到如今《少年》让大家重新燃起对流量影视的期望,口碑两极分化的症结究竟在哪?
在《堡垒》惨遭票房滑铁卢时期,网络上对其最大的感叹就是“鹿晗已经不火了,粉丝带不动票房了。”但从数据来看,症结可能并不在于流量明星的带货力,与票房高度相关的是口碑。
全网评论真实地展现出电影口碑的好坏。截至10月28日,《少年》《诛仙》和《堡垒》在全网的有效评论量已经达到了13.8万、21.9万和22万条,但正面评论的比例却相差挺大。
最近风头正劲、票房不断攀升的《少年》,其正面评论比例达95%(在DT编辑部集体观摩学习了这部影片后,同事手里攥着的纸巾印证了95%这个数字的可靠性),票房目前也已超过7亿,还在不断攀升中;一度被看扁,但最终在票房上“逆袭”的《诛仙》,正面评论比例达到了75%,对应4.02亿的成绩;而遭遇群嘲的《堡垒》真真切切只有58%的正面评论,1.22亿的票房似乎一点也不冤。
豆瓣评分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截至10月28日,《少年》《诛仙》《堡垒》三部电影和同样由肖战主演的另一部电视剧《陈情令》四部作品在豆瓣的得分分别是8.5分、5.1分、2.9分和8.2分。
依次排序下来,也就基本分成了三大梯队:以《少年》和《陈情令》为首的“名利双收队”,以《诛仙》领衔的“好坏参差队”,以及《堡垒》带头的“下不为例队”。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作为流量作品,无论处于哪一梯队,评分都是偏高的。
《诛仙》由于上映首日评分高达6.1分被全网吐槽资本控制舆论,《陈情令》高达65万人的评分人数也被冠以“失真”之名,而《少年》,开分即8.7,上映三天仍旧有8.5分,放在豆瓣2018年度大榜中能直接排进前三的位置,高于《红海行动》《无名之辈》等影片。
然而同样评分虚高,为什么舆论风向却截然不同?
2
什么样的作品才饱受争议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争议度。DT君采集了豆瓣热度排名前500部电视剧及前300部电影的各星级评分占比,分别计算出每一部作品的评分标准差来表示争议度。简单来说,争议度越小,舆论风向越一致。
根据对评分和争议度的聚类分析后,我们发现评分越低或越高的电影争议度越小。让我们用通俗的方式来解读这条公式:对于绝对的好片和绝对的烂片,公众没有太大的争议,就好像没有人会去讨论《逐梦演艺圈》和《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烂片还是好片,因为答案是明显的。
但处于中部的作品总会受到审美偏差、刷分刷评、恶意差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争议度较大。
可以看到,《堡垒》是所在类别里分歧最小的作品,烂片之名毫无争议。而《少年的你》和《陈情令》在所属评分区间中都属于争议度较高的存在,但都还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诛仙》,开创了所在区间的争议度之最,这也是舆论当时讨伐最严重的作品之一。换句话说,评分虚高(注水)嫌疑最大。
我们可以用几个模型更快捷地找到答案。以下图为例,根据评分的分布,可以将影片分为L、b、E、P、F五个模型。一般低分电影都趋近L型或b型;评分越高的片子更接近F型。
以上是五种正常的情况,剩下还有一种例外,就是当你看到C型的时候,基本上这就是刷(控)分(评)最厉害的片子。比如今年9月13日,刚刚上映时的《诛仙》。
在《诛仙》上映当天,评论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化。一边有人给这部片子大加赞扬,一方面不断有人不断地给差评。这就好像是烧红的铁直接插进了水里——滋滋作响。点赞派和差评党矛盾不断加深,这部片子在互联网上的非议也越来越大,进而我们就能看到来自于评论区的激烈斗争。
3
对于一部作品流量明星到底意味着什么
然而,作品差,争议度高,真的是流量明星的锅吗?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回《少年》《诛仙》《堡垒》和《陈情令》本身,看看大家针对这四部作品究竟有何褒贬。
DT君采集了上述每部作品的前1500条热门评论,统计了各主演在好评、差评中提及的频率,发现对于绝大多数观众,大家吐槽更多的并不在流量明星身上。
但对于表现惊喜和意外差的作品而言,流量明星的关注度相对更高。可以说,流量明星起到了催化剂和放大镜的作用。
在《少年》中,“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小北感人至深的同时,易烊千玺也收获了最多的好评和相对较少的差评;而在评分最低的《堡垒》中,“没有一点军人样子”的江洋在好评和差评中出现的频次竟然相差无几。处在中间档的《诛仙》和《陈情令》,由于不只一位流量的加盟,无论在好评还是差评中提及率都相对较低,其中共同主演肖战承受火力最猛的同时反而是表现更好的存在。
同样的一部电影,总有人会因为对偶像的喜爱而加上“爱的滤镜”,也有人会因为内心深处对于流量明星的抵触而给出针对个人的差评。
进一步进行语义聚类后我们也同样发现,《诛仙》《堡垒》和《陈情令》,主演在好评和差评中均有出现,评价不一。表现最优的《少年》尽管在主演的演技、题材和导演的选择上大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粉丝影响观影体验这类针对流量明星的言论仍然占据主流。
事实上,流量明星自身的影响真的没那么大。
DT君从四大“吐槽目标”——“演技”“服化道”“剧情”以及“导演及制作”出发,统计了各作品中针对不同要素的评价情况。很明显的看到,相比于“剧情”、“导演”、“制作”等问题,演技是其中差距最小的一项。《陈情令》的主演演技和制作相对有争议,但赢在大IP改编还能保留书中重要的情节和故事线,以及精良的服化道上;《诛仙》的主要问题出在剧情差,名为《诛仙》却连诛仙剑都未曾出现,碧瑶、陆雪琪和张小凡的感情线错乱等等问题也引起了所有书粉的不满。
《堡垒》则是四大要素全线告急。我们暂且抛开鹿晗来讨论电影本身,你可以发现:尽管影片设定的时代背景是未来世界,但主人公们操作的武器、穿着的服饰都跟闹着玩儿似的,剧情也说不清道不明。
假如导演用名气相对较小的演员出演江洋这个角色,《上海堡垒》能够引发的争议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巨大——只不过现在饰演江洋的人正是鹿晗。当一部科幻剧演成了荒诞剧,再配上鹿晗的演技以及一句尴尬的“向我开炮”,就立刻加速了互联网上的化学反应——就像是把金属钠丢在水里。
相反地,易烊千玺和《少年的你》就用最积极正向的方式给娱乐圈做了一次示范。《少年时代》不管从选题、画面、拍摄手法上都很“能打”。而自带流量buff的易烊千玺也用演技刷新了粉丝、路人对于流量明星业务能力的理解。所以在选题、服化道、导演、制作全部在线的情况下,再加上流量明星本身过硬的演技,你能看到如此被夸的《少年的你》也就不奇怪了。
总地来说,通常流量明星在影视作品里发挥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如果片方连基本的剧本和制作都不能保证,想要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把业绩寄托在流量明星带来的效应上,那么结果可以参考《上海堡垒》。我们不排除制片方有业绩的压力,流量明星也需要不断地接到剧满足公司对自己的要求。当然,明星本身也需要有判断剧本好坏的能力,毕竟如果被骂得太狠,可能一下子就过气了。
当我们这样的局外人都已经通过数据找到了一些门道,圈内人肯定也早就参透了其中的奥妙。但为什么中国的影视娱乐行业仍然稀缺好作品,其中也只有圈内人自己知道了。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解析 loss.backward ():深度学习中梯度汇总与同步的自动触发核心 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流程中,loss.backward()是连接 “前向计算 ...
2025-09-02要解答 “画 K-S 图时横轴是等距还是等频” 的问题,需先明确 K-S 图的核心用途(检验样本分布与理论分布的一致性),再结合横轴 ...
2025-09-02CDA 数据分析师:助力企业破解数据需求与数据分析需求难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无论是市 ...
2025-09-02Power BI 度量值实战:基于每月收入与税金占比计算累计税金分摊金额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税金分摊是成本核算与利润统计的核心环节 ...
2025-09-01巧用 ALTER TABLE rent ADD INDEX:租房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实践 在租房管理系统中,rent表是核心业务表之一,通常存储租赁订单信 ...
2025-09-01CDA 数据分析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 从能力落地到价值跃迁 当数字化转型从 “选择题” 变为企业生存的 “必答题”, ...
2025-09-01数据清洗工具全景指南:从入门到进阶的实操路径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链条中,“数据清洗” 是决定后续分析与建模有效性的 “第一道 ...
2025-08-29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以预测结果为核心的闭环调优路径 在机器学习模型落地中,“参数” 是连接 “数据” 与 “预测结果” 的关 ...
2025-08-29CDA 数据分析与量化策略分析流程:协同落地数据驱动价值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实践中,“流程” 是确保价值落地的核心骨架 ——CDA ...
2025-08-29CDA含金量分析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数据驱动决策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CDA(Certified Data Analys ...
2025-08-28CDA认证:数据时代的职业通行证 当海通证券的交易大厅里闪烁的屏幕实时跳动着市场数据,当苏州银行的数字金融部连夜部署新的风控 ...
2025-08-28PCU:游戏运营的 “实时晴雨表”—— 从数据监控到运营决策的落地指南 在游戏行业,DAU(日活跃用户)、MAU(月活跃用户)是衡量 ...
2025-08-28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分群” 是企业理解用户、优化运营的核心手段 ...
2025-08-28CDA 数据分析师:数字化时代数据思维的践行者与价值推动者 当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已从 “辅助性信息” 跃 ...
2025-08-28ALTER TABLE ADD 多个 INDEX:数据库批量索引优化的高效实践 在数据库运维与性能优化中,索引是提升查询效率的核心手段。当业务 ...
2025-08-27Power BI 去重函数:数据清洗与精准分析的核心工具 在企业数据分析流程中,数据质量直接决定分析结果的可靠性。Power BI 作为主 ...
2025-08-27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的实践与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而 CDA(Certif ...
2025-08-27t 检验与 Wilcoxon 检验:数据差异比较的两大统计利器 在数据分析中,“比较差异” 是核心需求之一 —— 如新药疗效是否优于旧药 ...
2025-08-26季节性分解外推法:解锁时间序列预测的规律密码 在商业决策、资源调度、政策制定等领域,准确的预测是规避风险、提升效率的关键 ...
2025-08-26CDA 数据分析师:数据治理驱动下的企业数据价值守护者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资产,其价值的释放离不开高 ...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