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钟 黛编辑 | 李晶禹
DT君在北京读大一的表妹,第N+1次打电话让家人从内蒙寄来奶疙瘩和牛肉干了。妈妈的爱心特快专递沿着京藏高速寄了一趟又一趟,而表妹还是抱怨在北京喝不到热乎的马奶酒。
“北京这么一个大城市,难道就容不下一个内蒙胃吗?你在北、上、广、深都待过,你说说,是在大城市都吃不好?还是只有北京是这样?”表妹向DT君发来灵魂拷问。
面对灵魂三问,仅凭个人的生活经验就下断言未免过于武断,DT君(ID:DTcaijing)决定用餐饮数据检测一下,四大一线城市哪座城市对外地胃最友好?
DT君从大众点评上抓取了北上广深24万家餐馆的数据,提取出贴有菜系标签的6万家餐馆,发现一线城市的美食势力真相。
仅从餐馆数量上看,上海一骑绝尘,具有菜系特征的餐馆超过两万家,几乎是深圳的两倍,然而考虑到人口规模上的差距,两个城市的每万人可享有的餐馆数量相差无几。广州的餐馆数量垫底,但是常住人口数量较少,所以每万人可享有的餐馆数量登顶,终于不负广州人在吃方面的彪悍风评。
北京同胞比较凄凉,人均水平跟其他一线大城市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比广州少了近4成的福利。可以想象表妹的辛酸——在天子脚下日行十里,拐角可能只遇到一个包子铺。
从万人均餐馆拥有量来看,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然而从菜系丰富度来看,四大一线的排位则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何北京、广州的排位调了个儿?
DT君又分别计算了本地菜系、地方菜和外国菜在四个一线城市的占比,找到了答案——北京的本地菜占比最低,为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地方菜以及外国菜提供了生长空间;广州万人均餐馆量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是粤菜。
北京城里天南海北的菜品应有尽有,地方菜占据了北京一半以上的餐馆。地方菜在上海、深圳的占比也都高达44%。唯有在广州,地方菜仅占34%,比粤菜的占比还少了一个百分点。
随着国际化饮食潮流的兴起,北、上、广三地外国菜的占比皆超过了30%,其中上海最洋气,外国菜占比高达36%。
四城相比,北京本地菜的存在感最弱,北京菜馆占比不到2成。广东则给予本地菜最充分的存在感,粤菜馆在广深两地的占比分别高达34.6%和29.3%。
分析至此,四大一线“外地胃友好度”排位基本已经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得亏表妹没去广州读大学呀。甭管你是东北老铁,还是湖南伢子、黑人兄弟,来了广州都会在林立的酒楼茶肆里被驯化成广州胃。
对于DT君上述推理,表妹提出质疑:“不能将所有的地方菜系混为一谈!比如川菜在北京是显族,但这不代表其他地方菜系也容易找到。”
于是DT君决定进一步看一看每一个地方菜系的占比情况。
四城的本地口味原本天差地别——在北京吃啥都得蘸麻酱,阿拉上海宁做菜讲究一个浓油赤酱,广东人见面打招呼都得加一句“得闲饮茶”。然而,近年来川菜凭借“火锅、冒菜、烤鱼”三板斧,迅速在全国扩张势力。在川菜猛烈的攻势下,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广深的街巷也纷纷沦陷了。川菜在北京尤为显赫,胡同口的全聚德烤鸭关门了,取而代之的大概率上是大龙燚火锅。
与川菜常组CP的湘菜也上了上、广、深的Top榜。不过在三城,湘菜的地位略有不同——湖南人作为建设广东的主力军,在广、深,湘菜是元老级地方菜,湘菜馆占比一直很高;在上海,湘菜占比直到2012-2016年才迎来一波增长,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辣口味的流行近几年越发势不可挡。
粤菜除了在广东省的势力强,在北、上的输出成果也很显著。不管是在北京朝阳的商场,还是在上海静安的购物中心,买买买的间隙总能找到茶餐厅歇脚,点上鸳鸯奶茶和菠萝油的经典搭配,仿佛无缝切换到警局阿Sir边吃边聊案情的TVB剧集。
东北菜也上了北、深的Top榜。东北菜在北京算得上小有势力,其占比仅次于川菜。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北籍北漂有87万人。他们将东北酸菜、棒骨、大拉皮的血脉与灵魂带入北京城。目光南移至“移民之城”深圳,一天三顿小烧烤的东北饮食风尚也圈了不少粉。
单看数量占比,自带庞大粉丝基础的“大菜系”极尽风光,“小菜系”的“城斗戏”则似乎无人关心——
庞大的山东籍北漂是否让鲁菜在北京的占比上升了几个百分点?福建菜是否在临近的广东省渗入了更多的势力?从基因起源上,跟北、上、广、深都挨不着边的西北菜如何拥有姓名?
“小菜系的悲欢也必须被看见!”表妹一声呐喊。
DT君只能算算各菜系在四城的偏好度(TGI)。对比来看,外来人口对四城口味的影响更加明显了——北方菜在北京的偏好度更高,精致、清淡的口味在上海的偏好度更高,湘菜在广州的偏好度更高,“中部口味”(湖北菜、湘菜、江西菜)在深圳的偏好度显著。
山西、山东在地理位置上离北京较近,相应地,山西菜、鲁菜餐馆在北京的占比比其他三城更高。除此之外,云贵菜在北京的偏好度也不低,云南人可以在北京找到风评不错的菌菇火锅。西北菜的势力也有所增长,西贝莜面村近几年在北京也开了不少分店。
目光移至上海,邻近的安徽、江苏两省为上海分别输送了260万和150万劳动力。庞大的徽籍沪漂使得上海的徽菜偏好度显著提升。而江苏菜和本帮菜则难分彼此,两者同属本帮江浙菜。看来江苏人来上海工作还算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在饮食上没有隔阂。
福建和台湾的饮食较为清淡、鲜香,每年吃掉的虾蟹贝可绕DT编辑室九九八十一圈,这与喜烹河鲜的江浙沪不谋而合。福建菜、台湾菜与本帮江浙菜兼容度高,在上海的偏好度也比其他三城要高。
福建、广东两省虽然临近,广、深的福建菜偏好度却不高。究其原因——福建不是对粤人口输入大省,湖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才是广东省劳动力输入前五的省份。这五省为广东提供了近七成的外来劳动力,然而在广州,只有湘菜的偏好度较为显著;所幸深圳没有那么“薄情”,湖北菜和江西菜的偏好度也显著上升了。
算来算去,北京的“外地胃友好度”最高,与上、广、深相比,西北菜在北京也更有存在感,表妹来北京上学,不算太悲惨。
DT君连忙打电话安慰表妹。初到北京的表妹怀念内蒙正宗的马奶酒,再过几年,她会发现,北京比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多元的味觉体验——她可以与来自四川、福建的室友在流派丰富的中式餐馆里欢聚、碰杯,要是想尝试韩剧的炸鸡啤酒范儿,或者感受日式食堂的深夜therapy,在北京也有很多选择。这是不是身处一线大城市的另一种幸福呢?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实际业务数据分析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数据并非理想的正态分布 —— 电商平台的用户消费金额(少数用户单次消费上万元,多数集 ...
2025-10-20在数字化交互中,用户的每一次操作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查看评价→放弃下单”,到内容 APP 的 “点击短 ...
2025-10-20在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中,“数据采集” 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 —— 如同烹饪前需备好新鲜食材,若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或不 ...
2025-10-20在数据成为新时代“石油”的今天,几乎每个职场人都在焦虑: “为什么别人能用数据驱动决策、升职加薪,而我面对Excel表格却无从 ...
2025-10-18数据清洗是 “数据价值挖掘的前置关卡”—— 其核心目标是 “去除噪声、修正错误、规范格式”,但前提是不破坏数据的真实业务含 ...
2025-10-17在数据汇总分析中,透视表凭借灵活的字段重组能力成为核心工具,但原始透视表仅能呈现数值结果,缺乏对数据背景、异常原因或业务 ...
2025-10-17在企业管理中,“凭经验定策略” 的传统模式正逐渐失效 —— 金融机构靠 “研究员主观判断” 选股可能错失收益,电商靠 “运营拍 ...
2025-10-17在数据库日常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是实现 “批量数据迁移” 的核心 SQL 语句 —— 它能直接将一个表(或查询结果集)的数 ...
2025-10-16在机器学习建模中,“参数” 是决定模型效果的关键变量 —— 无论是线性回归的系数、随机森林的树深度,还是神经网络的权重,这 ...
2025-10-16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 已从 “辅助决策的工具” 升级为 “驱动业务的核心资产”—— 电商平台靠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 ...
2025-10-16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的过程中,“稳定性” 是决定其能否实用的关键 —— 一个在单轮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模型,若在高并发 ...
2025-10-15在机器学习入门领域,“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 是理解 “特征值” 与 “目标值” 的最佳案例 —— 它结构清晰、维度适 ...
2025-10-15在数据驱动的业务场景中,零散的指标(如 “GMV”“复购率”)就像 “散落的零件”,无法支撑系统性决策;而科学的指标体系,则 ...
2025-10-15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中,“隐藏层层数” 是决定模型能力与效率的核心参数之一 —— 层数过少,模型可能 “欠拟合”(无法捕捉数据 ...
2025-10-14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分析师已成为企业 “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的核心角色 —— 他们既要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要能将分 ...
2025-10-14在企业数据驱动的实践中,“指标混乱” 是最常见的痛点:运营部门说 “复购率 15%”,产品部门说 “复购率 8%”,实则是两者对 ...
2025-10-14在手游行业,“次日留存率” 是衡量一款游戏生死的 “第一道关卡”—— 它不仅反映了玩家对游戏的初始接受度,更直接决定了后续 ...
2025-10-13分库分表,为何而生?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数据量相对较小,业务逻辑也较为简单,单库单表的数据库架构就能够满足大多数 ...
2025-10-13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孤岛” 是普遍面临的痛点:用户数据散落在 APP 日志、注册系统、客服记录中,订单数据分散在交易 ...
2025-10-13在数字化时代,用户的每一次行为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加购→购买”,到视频 APP 的 “打开→搜索→观看→收藏”,再到银 ...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