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6年春节档火山喷涌般的大爆发之后,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每一年最漫长的淡季。从贺岁档到暑期档,中间只有清明档和五一档能稍稍聊以慰藉。刚过去不久的清明档是一个颇为欢乐的档期,《特工爷爷》打打杀杀,《火锅英雄》砍砍砸砸,《睡兄弟》嘻嘻哈哈,还有《蝙超》《疯狂动物城》的延续….
在这样的对比下,一部“应档而上”的惊悚片《灵偶契约》显得有些惨淡。顶着好莱坞制作、华谊参与出品发行的大光环,《灵偶》在上映首日仅获得3.44%的排片,到今日(4月10日)上映过一周,票房仅仅1300万左右,预计整体票房也就是1500万上下。
《灵偶契约》折射出目前国产惊悚片的困境。2016年内地第一季度总票房145亿,而国产惊悚片仅占了其中0.24%的市场份额;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产惊悚片在数量上的“井喷”,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惊悚片基本保持着一周一部的节奏。在这样的矛盾下,惊悚片普遍市场生命周期只剩下七天(首周末三天到下周四),单片票房产出持续走低,平均一部惊悚片票房不足500万(2016第一季度数据)。
从全球市场来看,不单是中国惊悚片卖的不好,北美惊悚片卖的也一般,因为惊悚片的受众群本来就窄。但每年好莱坞还是会出现不少惊悚片精品,引得世界影迷观看讨论。甚至在早年,中国也拍出了很多经典惊悚片,比如《夜半歌声》《黑楼孤魂》。
现如今,由于惊悚片制作成本极低,又有《孤岛惊魂》《京城81号》珠玉在前,不少片方试图以小博大,造成了目前国产惊悚片市场群魔乱舞的乱象,这让影迷、创作者、发行方和院线都颇感无奈。
今天,我们通过对十年国产惊悚片的大数据分析,观察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信息,以供创作者和宣发方参考。
一、十年惊悚片的票房相关数据
1、从惊悚片数量上看:
近10年惊悚片总量152部,2013开始,算上每年定档后便消失的惊悚片,每年惊悚片总量在30部以上;
2011年《孤岛惊魂》大卖8900万成为国产惊悚片数量的快速催化剂,2012-2015年平均2周就有1部惊悚片起画。按照2016年第一季度的数字,预计今年国产惊悚片在28部左右。
2、从惊悚片总票房同全年票房占比来看:
从2010年开始,惊悚片类型总票房占全年总票房1-2%之间,2014年《京城81号》票房4亿,一下子拉高了惊悚片类型总票房同全年的占比,达到3.28%,但自2015年开始,这个比率大规模跳水,2015年只有0.42%,约1.8亿,甚至赶不上一部常规卖座片。
2016年第一季度占比继续下降至0.24%,第一季度整体票房在飞速增长,对比之下惊悚片票房还在下降,明显看出这个市场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比都在缩水。
由于2014年《京城81号》《催眠大师》《笔仙3》三部高票房惊悚片,因此2014年的惊悚片总票房绝对值为历年最高,同全年占比也是历年第一。
3、从惊悚片榜首角度来看:
2011年《孤岛惊魂》,2013年《笔仙2》,2014年《京城81号》三部影片票房同当年惊悚片总票房占比1/3左右,可见黑马惊悚片对于惊悚片总票房的贡献之高。
4、从惊悚片第一名的上映档期来看:
2011-2014年连续四年当年惊悚片第一名都是从7月份暑期档产生的;2015年暑期档上映的《张震讲故事》票房2100万,未能获得当年惊悚片票房第一;可以预计,最能爆发出惊悚片票房潜能的可能还是暑期档,更重要的还是片子质量要够硬。
票房过1000万以及2000万的数量及占比: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1年、2014两年全年几乎一半的惊悚片票房都过千万,而到了2015年,这个占比不断下降,说明2015年惊悚片的市场在变小,过1000万票房变成了一个门槛。
2014年惊悚片票房过2000万数量为历年之最,达到了11部,到了2015年,全年27部惊悚片,只有两部过2000万,分别是《封门诡影》《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从今年的行情来看,对于国产惊悚片来讲,500万、1000万、2000万成为非常重要的门槛。
二、惊悚片发行公司相关数据统计
1、中影联合韩国导演安兵基制作《笔仙》系列相当成功,有两年均是当年惊悚片第一名;
2、恒业早年靠发行惊悚片起家,近些年注重品牌,数量减少,只发行中等体量以上惊悚片;
3、东阳四月天为牛朝阳导演旗下制作发行公司,近几年在低成本惊悚片领域数量与票房均在前列;
4、鑫岳和基点为2015年出现的颇为抢眼的惊悚片发行公司,2016年有不少待定发行项目;
5、博纳前几年每年大概1部惊悚片发行案例,数量不多,2013年拍摄惊悚片《树杀》至今仍未发行,《魔宫魅影》2015年调档,今年4月28日上映;
6、大牌发行公司如乐视、光线近几年基本放弃了这一类型影片,体量太小,无法吸引资本关注;盛世新影、海南传奇、帧画面、今典影业前几年发行多部惊悚片,近年来基本退出惊悚片市场,不见踪影。
三、国产惊悚片高产导演
关尔和牛朝阳为小成本惊悚片领域的知名人物;
叶伟民有两部大制作惊悚片导演案例;
彭发、蒋国权均为资历较深的香港导演;
安兵基同中影合作,三部《笔仙》系列,票房大获成功;
赵小溪和袁杰同牛朝阳多次合作。
四、国产惊悚片常见主题以及恐怖元素研究
由上表可以看出,国产惊悚片前几年热衷于拍摄某一固定地点的灵异犯罪事件,因为这样的剧情设置限制了片场转场,场景单一有利于控制拍摄成本。
这几年则热衷于拍摄招灵游戏题材,比如笔仙、碟仙、筷仙。还有民间故事题材,其中哈尔滨猫脸老太太,湘西赶尸故事已被多次拍摄,同时也发掘出各种恐怖形象概念,比如僵尸、玩偶、星座、邮件、梳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出现了几部杀人游戏类型的惊悚片,比如《孤岛惊魂》《绝命岛》,但近几年这类型亦无踪迹,恐怕与政策风向有关。
五、国产惊悚片放映影院前20强
(影院惊悚片票房数据来源:电影周刊,其余数据来自猫眼电影)
观察上表发现,2015年放映惊悚片票房较好的影院,惊悚片票房同影院全年票房占比全部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比例0.42%,最高的一家广州平安大戏院惊悚片票房占比竟然高达4.43%。
从上表分析出惊悚片票房较好的影院特点:
1、上榜影院以二线城市为主,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南京等传统票房重镇城市无上榜影院;广州有3家影院上榜,可见南方人更喜欢惊悚片。
2、影院开业年代久远,有一批固定消费者,比如成都太平洋影院春熙店开业已达20余年,苏州开明大戏院更是苏州百年老牌戏院,始建于1928年的“东吴乾坤大戏院。
3、多数影院位于老市中心或步行街,人流量巨大。比如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建于1900年,亚洲第一长步行街,长达1400米;苏州有两家影院上榜,苏州大光明影城和苏州开明大戏院,两家都位于苏州的第一商圈“观前街”,该商业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更为奇妙的是,这俩家影院的门口挨着不到2米。
4、影院普遍多厅,并以100座以下小厅为主。
六、从行业角度观察惊悚片
因为政策、受众群体、发行渠道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在市场上的惊悚片往往不尽如人意。加之国产惊悚片很难打破票房天花板,只能不断压缩成本,影片质量不断下滑,为了保证自己的品牌信誉,近年来越来越少的演员愿意出演惊悚片。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2015年,有明星辨识度的影片越来越少。这种局面给宣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明星话题热度可以蹭,国产惊悚片只能朝着民间传说靠拢,但是剧情往往毫无新意。有网友创作了一手打油诗凝练了国产惊悚片的套路:“枯藤老树和野草、月光古宅有地窖、主角总是睡不着、深更半夜爱洗澡、镜子梳子和剪刀、萝莉没事就尖叫、最后全是迷幻药、吓人基本靠音效、科学发展要记牢、导演编剧何弃疗”。好想对主创说一句“少点套路,多点诚意”。
从发行层面上看,目前惊悚片发行公司在做好宣传、电商票务合作等发行工作的前提下,能获得2-3%的排片,这是常规惊悚片发行公司所能争取到的极限,像《京城81号》18.6%的开场规模,非常罕见;《灵偶契约》华谊自己出品并发行,最终也只获得3.5%的开画规模。
惊悚片数量的井喷也给发行造成困扰。最近这段时间,《灵偶契约》《午夜寻访录》《隔壁惊魂》同时上映,造成票房的冲击和分流,在观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协调档期、如何提升单片票房?
并且,由于近年来发行越来越容易,不少山寨院线大片的网络电影,找个发行方也来了一趟院线游,比如山寨《九层妖塔》的《九层妖楼》,改了个名字《诡打墙》最终也上了院线,颇为狗血,山寨《道士下山》的网络电影《道士出山》虽然没有上院线,但该系列在网络上面反响颇为热烈,点击率颇高,已经拍摄3部,讨论度甚至超过《道士下山》。
站在观众的角度,前几年惊悚片质量高、行情好,培养出不少影迷,只是现如今随着惊悚片的没落,有一批摇摆中立的观众已经选择放弃了,只剩一部分惊悚片死忠粉,学生,谈恋爱的小情侣仍在坚守着国产惊悚片最后一块市场阵地。
数据分析咨询请扫描二维码
若不方便扫码,搜微信号:CDAshujufenxi
在实际业务数据分析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数据并非理想的正态分布 —— 电商平台的用户消费金额(少数用户单次消费上万元,多数集 ...
2025-10-20在数字化交互中,用户的每一次操作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查看评价→放弃下单”,到内容 APP 的 “点击短 ...
2025-10-20在数据分析的全流程中,“数据采集” 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环节 —— 如同烹饪前需备好新鲜食材,若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或不 ...
2025-10-20在数据成为新时代“石油”的今天,几乎每个职场人都在焦虑: “为什么别人能用数据驱动决策、升职加薪,而我面对Excel表格却无从 ...
2025-10-18数据清洗是 “数据价值挖掘的前置关卡”—— 其核心目标是 “去除噪声、修正错误、规范格式”,但前提是不破坏数据的真实业务含 ...
2025-10-17在数据汇总分析中,透视表凭借灵活的字段重组能力成为核心工具,但原始透视表仅能呈现数值结果,缺乏对数据背景、异常原因或业务 ...
2025-10-17在企业管理中,“凭经验定策略” 的传统模式正逐渐失效 —— 金融机构靠 “研究员主观判断” 选股可能错失收益,电商靠 “运营拍 ...
2025-10-17在数据库日常操作中,INSERT INTO SELECT是实现 “批量数据迁移” 的核心 SQL 语句 —— 它能直接将一个表(或查询结果集)的数 ...
2025-10-16在机器学习建模中,“参数” 是决定模型效果的关键变量 —— 无论是线性回归的系数、随机森林的树深度,还是神经网络的权重,这 ...
2025-10-16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 已从 “辅助决策的工具” 升级为 “驱动业务的核心资产”—— 电商平台靠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 ...
2025-10-16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环境的过程中,“稳定性” 是决定其能否实用的关键 —— 一个在单轮测试中表现优异的模型,若在高并发 ...
2025-10-15在机器学习入门领域,“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 是理解 “特征值” 与 “目标值” 的最佳案例 —— 它结构清晰、维度适 ...
2025-10-15在数据驱动的业务场景中,零散的指标(如 “GMV”“复购率”)就像 “散落的零件”,无法支撑系统性决策;而科学的指标体系,则 ...
2025-10-15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中,“隐藏层层数” 是决定模型能力与效率的核心参数之一 —— 层数过少,模型可能 “欠拟合”(无法捕捉数据 ...
2025-10-14在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分析师已成为企业 “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的核心角色 —— 他们既要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要能将分 ...
2025-10-14在企业数据驱动的实践中,“指标混乱” 是最常见的痛点:运营部门说 “复购率 15%”,产品部门说 “复购率 8%”,实则是两者对 ...
2025-10-14在手游行业,“次日留存率” 是衡量一款游戏生死的 “第一道关卡”—— 它不仅反映了玩家对游戏的初始接受度,更直接决定了后续 ...
2025-10-13分库分表,为何而生?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数据量相对较小,业务逻辑也较为简单,单库单表的数据库架构就能够满足大多数 ...
2025-10-13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孤岛” 是普遍面临的痛点:用户数据散落在 APP 日志、注册系统、客服记录中,订单数据分散在交易 ...
2025-10-13在数字化时代,用户的每一次行为 —— 从电商平台的 “浏览→加购→购买”,到视频 APP 的 “打开→搜索→观看→收藏”,再到银 ...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