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大数据时代【CDA干货】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CDA干货】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2025-08-28
收藏

Excel 聚类分析:零代码实现数据分群,赋能中小团队业务决策

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分群” 是企业理解用户、优化运营的核心手段 —— 无论是电商的客户分层、零售的商品分类,还是教育机构的学员画像构建,都需要通过 “聚类分析” 将相似数据归为一类,让模糊的 “群体特征” 变得清晰可落地。提及聚类,多数人会联想到 Python、SPSS 等专业工具,但对中小团队或非技术从业者而言,Excel 凭借 “零代码、易上手、低门槛” 的优势,反而成为快速落地聚类分析的优选工具。本文将以 “零售客户分群” 为案例,完整拆解 Excel 聚类分析的实操流程,让你无需复杂编程,也能通过数据分群驱动业务决策。

一、为什么选择 Excel 做聚类?中小团队的 “性价比之选”

聚类分析的核心是 “基于数据相似度自动分组”,而 Excel 虽无原生的 “智能聚类算法”(如 Python 的 K - 均值),但通过 “数据分析工具库” 的聚类功能 + 手动辅助优化,足以应对中小规模数据(1000 条以内)、简单分群需求(3-5 类) ,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层面:

  1. 零门槛上手:无需代码,懂 Excel 就能操作

    无需学习 Python 的scikit-learn库或 SPSS 的复杂参数,只需启用 Excel 自带的 “数据分析工具库”,通过鼠标点击即可完成聚类计算,适合运营、市场、财务等非技术岗位的职场人。

  2. 数据闭环高效:从数据存储到结果可视化一站式完成

    多数中小团队的原始数据(如客户消费记录、商品销售数据)本身就存储在 Excel 中,无需跨工具导出导入,聚类完成后可直接用 Excel 的图表(散点图柱状图)展示结果,甚至联动数据透视表做后续分析,大幅提升效率。

  3. 成本可控:无需额外软件投入

    Excel 是职场标配工具,无需购买专业分析软件(如 SPSS 年费数千元),也无需搭建服务器环境,单人电脑即可完成分析,对预算有限的中小团队尤为友好。

当然,Excel 聚类也有明确边界:仅适合低维度数据(3-5 个分析指标)、非高精度分群,若需处理 10 万条以上数据或复杂聚类算法(如层次聚类、密度聚类),仍需升级到专业工具。但对多数团队的 “快速分群需求” 而言,Excel 已是 “够用且高效” 的选择。

二、Excel 聚类实战:以零售客户分群为例,3 步落地

下面以 “某连锁便利店 100 名会员客户” 为分析对象,目标是通过消费数据将客户分为 3 类,针对性制定营销策略。完整流程分为 “数据准备→聚类计算→结果解读” 三步骤,每一步都附具体操作细节。

步骤 1:数据准备 ——Excel 聚类的 “地基”,决定结果可信度

聚类分析的前提是 “数据干净、指标合理”,若数据存在缺失、异常或无效指标,后续聚类结果会完全失真。这一步需完成 3 件事:

(1)确定聚类指标:聚焦 “业务相关” 的量化维度

聚类指标不能随意选择,需贴合业务目标。本次 “客户分群” 的核心是 “识别高价值客户”,因此选择 3 个核心指标:

  • 指标 1:年度消费额(元)—— 反映客户消费能力

  • 指标 2:季度购买次数(次)—— 反映客户消费频率

  • 指标 3:平均客单价(元)—— 反映客户单次消费强度

注意:Excel 聚类需避免 “非量化指标”(如客户性别、职业),若需纳入,需先做编码(如男 = 1、女 = 2);同时指标单位需统一量级(如 “年度消费额” 是万元级,“购买次数” 是个位数,需先标准化)。

(2)数据清洗:用 Excel 功能解决 “脏数据”

原始数据常存在缺失值异常值,需用 Excel 快速处理:

  • 缺失值:选中数据列→菜单栏 “开始”→“查找和选择”→“定位条件”→“空值”→输入=AVERAGE(该列有效数据范围)(用均值填充,适合连续数据);

  • 异常值:如某客户 “年度消费额 = 100000 元”(远超均值 2000 元),选中数据列→“数据”→“条件格式”→“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大于”→输入 “均值 + 3 * 标准差”(识别异常值),确认是录入错误后修正,或直接删除(避免影响聚类中心);

  • 数据标准化:因 “年度消费额(200-5000 元)” 与 “购买次数(2-15 次)” 量级差异大,需标准化为 “0-1 区间”,公式为:标准化值=(原始值-该列最小值)/(该列最大值-该列最小值),复制公式到全列,生成标准化后的新数据列(聚类需基于标准化数据,否则 “消费额” 会主导聚类结果)。

(3)启用 “数据分析工具库”:Excel 聚类的 “核心工具”

Excel 默认未启用聚类功能,需手动开启:

  • 菜单栏 “文件”→“选项”→“加载项”→“管理” 下拉选 “Excel 加载项”→“转到”→勾选 “分析工具库”→“确定”;

  • 启用后,“数据” 菜单栏会新增 “数据分析” 按钮,点击即可找到 “聚类分析” 功能(部分 Excel 版本译为 “分类分析”)。

步骤 2:聚类计算 —— 鼠标点击完成分群,关键参数详解

数据准备完成后,进入核心聚类步骤,本次目标是分 3 类客户,具体操作如下:

  1. 选择聚类工具:点击 “数据”→“数据分析”→在弹出框中选择 “聚类分析”(或 “K - 均值聚类”,部分版本需手动指定聚类数 K)→“确定”;

  2. 设置输入参数

  • 输入区域:选中 3 个标准化指标的全部数据(含表头,需勾选 “标志位于第一行”);

  • 输出区域:选择空白单元格(如 D1),聚类结果会从该单元格开始生成;

  • 聚类数(K):输入 “3”(根据业务需求设定,若不确定,可先试 2-4 类,通过 “组内平方和” 判断最优解 —— 平方和越小,聚类效果越好);

  • 其他选项:勾选 “汇总统计”(输出每类的均值、标准差)和 “图表输出”(自动生成聚类散点图);

  1. 执行聚类:点击 “确定”,Excel 会自动计算并输出 3 类结果:
  • 聚类成员:每一行数据(客户)对应的类别(1/2/3 类);

  • 聚类中心:每类客户在 3 个指标上的标准化均值(反映该类核心特征);

  • 组内平方和:每类内部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小,类内相似度越高)。

步骤 3:结果解读 —— 从 “数据分组” 到 “业务行动”

Excel 输出的聚类结果是 “数字”,需结合业务翻译成 “可落地的策略”。以本次客户分群结果为例,通过 “聚类中心” 解读每类客户特征

客户类别 年度消费额(标准化均值) 季度购买次数(标准化均值) 平均客单价(标准化均值) 特征标签 业务策略建议
1 类 0.85 0.72 0.91 高价值客户 专属会员权益(如积分翻倍)、新品优先体验
2 类 0.42 0.88 0.35 高频低客单客户 满减券(如 “满 30 减 5”)、捆绑销售(零食 + 饮料)
3 类 0.15 0.21 0.28 低频低价值客户 唤醒短信(如 “满 20 减 3” 优惠券)、会员日提醒

可视化呈现:为让业务部门更易理解,用 Excel 制作 “聚类结果散点图”:

  • 选中 “年度消费额(原始值)” 和 “购买次数(原始值)” 列→“插入”→“散点图”→“带平滑线的散点图”;

  • 右键 “数据系列”→“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填充与线条”→按 “聚类类别” 设置不同颜色(1 类红色、2 类蓝色、3 类绿色);

  • 添加数据标签(客户编号),直观展示每类客户的分布的位置,让 “高价值客户集中在右上角、低频客户在左下角” 的特征一目了然。

三、Excel 聚类的局限性与进阶方向

Excel 聚类虽能快速落地,但需清醒认识其边界,避免过度依赖:

(1)Excel 聚类的 3 个核心局限

  1. 数据量天花板低:当数据超过 1000 条时,Excel 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且容易出现 “内存不足” 报错;

  2. 算法单一:仅支持基础的 “距离 - based 聚类”(如 K - 均值),无法实现 “层次聚类”(适合无明确 K 值的场景)或 “密度聚类”(适合非球形分布数据);

  3. 参数调整僵化聚类数 K 需手动设定,无法自动通过 “肘部法则”“轮廓系数” 选择最优 K 值,依赖人工经验判断。

(2)进阶方向:从 Excel 到专业工具的平滑过渡

若业务需求升级(如数据量增大、分群精度要求提高),可基于 Excel 聚类的基础认知,逐步学习专业工具:

  • 第一步:用 Excel 完成 “数据清洗 + 初步分群”,再导出数据到 Python(通过pandas读取 Excel 文件),用scikit-learn库的KMeans函数实现更灵活的聚类

  • 第二步:学习 “聚类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 指数),替代 Excel 的 “人工判断 K 值”;

  • 第三步:结合 CDA 数据思维,将聚类结果与业务深度结合(如客户分群后,用 Excel 做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预测”,再用 Python 做精准营销模型)。

四、总结:Excel 聚类是 “数据思维落地的入门钥匙”

对多数职场人而言,Excel 聚类的价值不仅是 “完成一次分群任务”,更是 “理解数据分群逻辑” 的起点 —— 它让 “聚类” 从抽象的算法概念,变成 “可动手操作、可验证结果、可指导业务” 的实战工具。

正如前文提到的 “数据思维”:量化思维(用 3 个指标定义客户价值)、关联思维(聚类结果与营销策略联动)、迭代思维(根据业务反馈调整聚类数),Excel 聚类的每一步都是数据思维的具体实践。对中小团队或非技术从业者来说,先通过 Excel 掌握 “数据分群的核心逻辑”,再根据需求升级工具,才是 “低成本、高效率” 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

未来,当你面对 “如何给商品分类”“如何划分用户生命周期” 等问题时,不妨打开 Excel,从一次简单的聚类分析开始,让数据帮你找到隐藏的 “群体规律”。

学习入口:https://edu.cda.cn/goods/show/3814?targetId=6587&preview=0

推荐学习书籍 《CDA一级教材》适合CDA一级考生备考,也适合业务及数据分析岗位的从业者提升自我。完整电子版已上线CDA网校,累计已有10万+在读~ !

免费加入阅读:https://edu.cda.cn/goods/show/3151?targetId=5147&preview=0

数据分析师资讯
更多

OK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