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13121318867

登录
首页大数据时代CDA 数据分析师:巧用 SQL 多个聚合函数,解锁数据多维洞察
CDA 数据分析师:巧用 SQL 多个聚合函数,解锁数据多维洞察
2025-08-18
收藏

CDA 数据分析师:巧用 SQL 多个聚合函数,解锁数据多维洞察

在企业数据分析场景中,单一维度的统计(如 “总销售额”“用户总数”)往往无法满足业务决策的深度需求。而 SQL 多个聚合函数的组合使用(如同时调用SUMCOUNTAVGMAX等),能帮助 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从 “量、率、值、极值” 等多维度拆解数据,快速挖掘业务背后的量化规律。这种分析方式不仅提升了数据解读的全面性,更成为 CDA 分析师连接技术与业务、输出精准决策依据的核心工具。

一、SQL 多个聚合的核心价值:从 “单一统计” 到 “多维量化”

SQL 聚合函数是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的基础工具,而 “多个聚合” 并非简单的函数叠加,而是结合GROUP BY(分组)、HAVING(聚合后筛选)等语法,实现 “多指标同步计算 + 维度分层分析” 的高效分析模式。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完美适配企业业务决策的需求:

1. 多维指标同步量化,还原业务全貌

单一聚合函数仅能回答 “某一个问题”(如SUM(销售额)回答 “总卖了多少钱”),而多个聚合可同时输出 “一组关联指标”,完整呈现业务现状。例如,零售企业分析 “各门店销售表现” 时,可通过SUM(销售额)(总营收)、COUNT(订单ID)(订单总量)、AVG(客单价)(客单价 = 销售额 / 订单数)、MAX(单笔金额)(最高订单额)四个聚合函数同步计算,既知晓 “卖了多少”,也清楚 “订单量如何”“用户消费能力怎样”“是否有高价值订单”,避免因单一指标导致的决策片面性。

2. 分组筛选精准定位,聚焦核心问题

结合GROUP BYHAVING,多个聚合函数可实现 “按维度分组计算 + 按聚合结果筛选”,快速定位业务中的核心群体或异常环节。例如,电商平台分析 “用户消费行为” 时,按 “用户等级”(普通 / 银卡 / 金卡 / 钻石)分组,同时计算COUNT(DISTINCT 用户ID)(该等级用户数)、SUM(消费金额)(总消费)、AVG(复购次数)(平均复购),再通过HAVING SUM(消费金额) > 100万筛选高贡献等级,可直接锁定 “金卡、钻石用户” 为核心客群,为后续精准运营提供明确方向。

3. 效率提升显著,降低分析成本

在传统分析中,若需获取多维度指标,可能需编写多段 SQL 分别计算(如先算总销售额,再算订单数,最后手动关联结果)。而多个聚合函数可通过一段 SQL 完成多指标计算,大幅减少代码量与执行时间。例如,分析 “月度商品销售数据” 时,一段 SQL 即可同步输出SUM(销量)(总销量)、AVG(售价)(平均售价)、MIN(库存)(最低库存)、MAX(上架时间)(最新上架商品时间),CDA 分析师无需反复操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洞察解读中。

二、CDA 分析师运用 SQL 多个聚合的关键场景:业务驱动的实战落地

CDA 分析师对 SQL 多个聚合的运用,始终围绕 “解决业务问题” 展开。以下三大核心场景,覆盖了零售、电商、互联网等多行业的高频需求,且每个场景均需结合 “多聚合函数 + 分组筛选” 实现深度分析:

1. 业务核心指标计算: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

企业日常运营需监控 “营收、用户、效率” 等多维度核心指标,SQL 多个聚合是指标计算的核心工具。以零售企业 “月度运营分析” 为例,CDA 分析师需计算的指标及对应聚合组合如下:

业务指标 SQL 聚合函数组合 业务意义
月度总营收 SUM(订单金额) 整体营收规模
月度订单总量 COUNT(DISTINCT 订单ID) 订单增长趋势
月度客单价 SUM(订单金额) / COUNT(DISTINCT 订单ID)(或AVG(订单金额),需排除异常订单) 用户消费能力
高价值订单占比 SUM(CASE WHEN 订单金额 > 500 THEN 1 ELSE 0 END) / COUNT(DISTINCT 订单ID) 高价值用户贡献度
库存周转效率 SUM(销量) / AVG(库存数量) 商品库存消化速度

通过一段 SQL 即可同步输出上述指标,例如:

SELECT

 DATE_FORMAT(下单时间, '%Y-%m') AS 月度,

 SUM(订单金额) AS 月度总营收,

 COUNT(DISTINCT 订单ID) AS 月度订单总量,

 ROUND(SUM(订单金额)/COUNT(DISTINCT 订单ID), 2) AS 月度客单价,

 ROUND(SUM(CASE WHEN 订单金额 > 500 THEN 1 ELSE 0 END)/COUNT(DISTINCT 订单ID), 4) AS 高价值订单占比,

 ROUND(SUM(销量)/AVG(库存数量), 2) AS 库存周转效率

FROM 销售数据表

WHERE 下单时间 BETWEEN '2025-01-01' AND '2025-06-30'

GROUP BY 月度

ORDER BY 月度;

该结果可直接用于管理层月度复盘,快速判断 “营收是否达标”“客单价是否提升”“库存周转是否正常”。

2. 用户分层分析:精准定位高价值群体

在用户运营中,CDA 分析师需通过多个聚合函数按 “用户属性”(如等级、地域、注册时间)分组,拆解不同群体的行为特征,实现用户分层。以电商平台 “用户复购分析” 为例,目标是找到 “高复购、高消费” 的核心用户,SQL 聚合组合如下:

SELECT

 用户等级,

 COUNT(DISTINCT 用户ID) AS 用户数,

 AVG(复购次数) AS 平均复购次数,

 SUM(消费金额) AS 总消费金额,

 MAX(最近下单时间) AS 最近活跃时间

FROM 用户消费表

WHERE 注册时间 < '2025-01-01' -- 筛选老用户

GROUP BY 用户等级

HAVING AVG(复购次数) >= 3 -- 仅保留复购3次以上的群体

ORDER BY 总消费金额 DESC;

分析结果显示:“钻石等级用户” 的平均复购次数达 5.2 次,总消费金额占老用户的 45%,且最近活跃时间集中在近 7 天 —— 这一结论直接指导运营团队针对钻石用户推出 “专属会员日” 活动,进一步提升其复购率。

3. 异常数据监控:快速定位业务风险点

企业业务中常出现 “销量突降”“成本异常” 等问题,CDA 分析师可通过多个聚合函数对比 “正常周期” 与 “异常周期” 的数据,定位风险根源。以快消品牌 “某区域门店成本异常” 为例,通过多个聚合拆解成本构成:

SELECT

 门店ID,

 SUM(食材成本) AS 总食材成本,

 SUM(人力成本) AS 总人力成本,

 AVG(单店租金) AS 平均租金,

 SUM(食材成本+人力成本+租金) AS 总成本,

 SUM(销售额) AS 总销售额,

 ROUND((总成本/销售额)*100, 2) AS 成本率

FROM 门店经营表

WHERE 经营时间 BETWEEN '2025-07-01' AND '2025-07-31' -- 异常月份

GROUP BY 门店ID

HAVING 成本率 > 60% -- 筛选成本率超标的门店

ORDER BY 成本率 DESC;

结果发现:“门店 A01” 的成本率高达 75%,进一步拆解显示其 “食材成本” 是其他门店的 2 倍,且AVG(食材损耗率)达 15%(正常门店为 5%)—— 最终定位问题为 “门店 A01 食材存储不当导致损耗过高”,企业据此优化了该门店的食材管理流程,1 个月内成本率降至 55%。

三、CDA 分析师运用 SQL 多个聚合的实操要点:避坑与效率提升

SQL 多个聚合虽高效,但实际使用中易因 “分组逻辑混乱”“函数搭配错误” 导致结果偏差。CDA 分析师需掌握三大实操要点,确保分析结果准确且高效:

1. 明确 “分组维度” 与 “聚合指标” 的对应关系

GROUP BY是多个聚合的核心,需遵循 “非聚合字段必须包含在 GROUP BY 中” 的规则(部分数据库如 MySQL 可放宽,但易导致结果不可控)。例如,若需按 “月度” 和 “门店类型” 分组计算销售额与订单数,GROUP BY必须同时包含这两个字段

-- 正确写法

SELECT 月度, 门店类型, SUM(销售额), COUNT(订单ID)

FROM 销售表

GROUP BY 月度, 门店类型;

-- 错误写法(门店类型未在GROUP BY中,结果随机)

SELECT 月度, 门店类型, SUM(销售额), COUNT(订单ID)

FROM 销售表

GROUP BY 月度;

CDA 分析师需根据业务目标确定分组维度,避免 “维度冗余”(如无需分组时强行 GROUP BY)或 “维度缺失”(如漏分组导致数据混淆)。

2. 合理搭配聚合函数,避免逻辑冲突

不同聚合函数的计算逻辑不同,搭配时需符合业务逻辑:

  • 避免 “无关函数组合”:如SUM(订单金额)COUNT(用户ID)搭配时,需确认 “一个用户可能有多笔订单”,避免误将 “订单金额总和” 与 “用户数” 直接关联;

  • CASE WHEN实现条件聚合:如需计算 “不同支付方式的销售额占比”,可通过SUM(CASE WHEN 支付方式='支付宝' THEN 订单金额 ELSE 0 END)实现,无需多次查询;

  • 注意数值精度:用ROUND()函数保留合理小数位(如客单价保留 2 位,占比保留 4 位),避免结果冗长。

3. 区分WHEREHAVING,精准控制筛选时机

WHERE用于 “聚合前筛选数据”(如排除测试订单),HAVING用于 “聚合后筛选结果”(如筛选销售额超 100 万的门店),二者不可混淆。例如,筛选 “2025 年 Q2 正常订单中,销售额超 50 万的门店”:

-- 正确写法:WHERE先筛正常订单,HAVING再筛销售额

SELECT 门店ID, SUM(订单金额) AS 总销售额

FROM 销售表

WHERE 订单状态='正常' AND 下单时间 BETWEEN '2025-04-01' AND '2025-06-30'

GROUP BY 门店ID

HAVING SUM(订单金额) > 500000;

-- 错误写法:用WHERE筛选聚合结果(语法错误)

SELECT 门店ID, SUM(订单金额) AS 总销售额

FROM 销售表

WHERE 订单状态='正常' AND SUM(订单金额) > 500000

GROUP BY 门店ID;

四、实践案例:CDA 分析师用 SQL 多个聚合解决电商 “用户留存率低” 问题

某电商平台 2025 年 Q2 新用户留存率环比下降 12%,CDA 分析师通过 SQL 多个聚合函数拆解留存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 明确分析目标与数据范围

目标:找到 “留存率低的用户群体” 及 “影响留存的关键行为”;

数据:新用户注册表(含用户 ID、注册时间、注册渠道)、用户行为表(含用户 ID、访问次数、下单次数、收藏商品数)、订单表(含用户 ID、首单时间、首单金额)。

2. 用多个聚合拆解留存用户特征

按 “注册渠道” 和 “首单行为” 分组,计算留存率相关指标:

SELECT

 注册渠道,

 是否首单(CASE WHEN 首单时间 IS NOT NULL THEN '有首单' ELSE '无首单' END),

 COUNT(DISTINCT 用户ID) AS 新用户总数,

 COUNT(DISTINCT CASE WHEN 7天内访问次数 >=1 THEN 用户ID ELSE NULL END) AS 7天留存用户数,

 ROUND(COUNT(DISTINCT CASE WHEN 7天内访问次数 >=1 THEN 用户ID ELSE NULL END)/COUNT(DISTINCT 用户ID), 4) AS 7天留存率,

 AVG(首单金额) AS 平均首单金额,

 AVG(收藏商品数) AS 平均收藏数

FROM 新用户注册表

LEFT JOIN 用户行为表 ON 新用户注册表.用户ID = 用户行为表.用户ID

LEFT JOIN 订单表 ON 新用户注册表.用户ID = 订单表.用户ID

WHERE 注册时间 BETWEEN '2025-04-01' AND '2025-06-30'

GROUP BY 注册渠道, 是否首单

ORDER BY 7天留存率 DESC;

3. 分析结果定位核心问题

  • 渠道差异:“短视频广告渠道” 的新用户 7 天留存率仅 18%(其他渠道平均 35%),且 “无首单” 用户占比达 60%;

  • 行为影响:“有首单” 用户的 7 天留存率(45%)是 “无首单” 用户(12%)的 3.75 倍,且首单金额 > 200 元的用户留存率达 58%;

  • 关联行为:“平均收藏数≥3” 的用户留存率(42%)显著高于 “收藏数 = 0” 的用户(15%)。

4. 输出决策建议

基于分析,CDA 分析师提出:

  • 渠道优化:减少短视频广告的低质投放,重点投放 “社交平台渠道”(留存率 38%);

  • 首单激励:对新用户推出 “首单满 200 减 50” 活动,提升首单转化率;

  • 行为引导:新用户注册后推送 “收藏商品领优惠券” 活动,增加用户互动。

实施 1 个月后,平台新用户 7 天留存率提升至 32%,环比增长 20%。

五、总结:SQL 多个聚合 ——CDA 分析师的 “多维洞察利器”

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时代,SQL 多个聚合函数并非简单的技术工具,而是 CDA 分析师将 “数据” 转化为 “业务洞察” 的核心桥梁。它通过多指标同步量化,帮助分析师还原业务全貌;通过分组筛选,精准定位核心问题;通过高效计算,降低分析成本 —— 这些特性完美契合企业对 “快速、精准、全面” 的数据分析需求。

对于 CDA 分析师而言,掌握 SQL 多个聚合不仅需要熟悉语法规则,更需具备 “业务驱动技术” 的思维:明确分析目标后,选择合适的聚合函数组合与分组维度,避免陷入 “为技术而技术” 的误区。未来,随着企业数据量的增长与业务复杂度的提升,SQL 多个聚合将与 AI 建模、可视化工具进一步结合,成为 CDA 分析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能力之一。

学习入口:https://edu.cda.cn/goods/show/3814?targetId=6587&preview=0

推荐学习书籍 《CDA一级教材》适合CDA一级考生备考,也适合业务及数据分析岗位的从业者提升自我。完整电子版已上线CDA网校,累计已有10万+在读~ !

免费加入阅读:https://edu.cda.cn/goods/show/3151?targetId=5147&preview=0

数据分析师资讯
更多

OK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
客服在线
立即咨询